“大國重器”。 最近,這個詞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
打動我的是33實業借殼通達業務的重組方案。 這家民營盾構機公司通過難得的機會收購了卡特彼勒的全資子公司卡特彼勒加拿大公司,對其核心技術進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與德國海瑞克公司成為合資企業。 ,美國的羅賓斯,被譽為“盾構機領域的三巨頭”。
大國的重器,往往是歷史機遇與自身實力的相遇。 遼寧艦的誕生、吉利收購沃爾沃、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三一重工收購混凝土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三產收購加拿大卡特彼勒……再好不過了。 這些企業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是大國的核心競爭力。
從這個角度,我們更能理解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價值,也能更清晰地看清33實業的借殼計劃。
既是巧合又是必然,一個非常具有方向性的信號出現了:9月17日,最高領導在鄭州煤機集團視察時強調:“我們的制造業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但還要繼續攀升,依靠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使產業鏈不斷從低端向高端邁進。要推動我國制造業發展?!?/p>
好了三三工業,閑話不說了,一起來看看通達創業的重組方案吧。
轉向高端裝備制造
先說計劃吧。
8月12日晚間,通達創業公告稱,擬收購三三實業100%股權,預計交易價格為50.5億元,發行價為13.16元/股。
33 成立于2009年,2014年全資收購加拿大卡特彼勒公司(CTCC),目前是全球隧道掘進機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三三工業的主導產品盾構機/TBM隧道掘進機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大國重器”。 是高端智能化超大型工程機械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實力的重要體現。
財務方面,2016-2018年,三三實業營收和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68.71%和117.82%,增長十分顯著。 補償義務人同時承諾,2019年至2021年實現的扣除歸屬于母公司的非既有收益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8億元、3.9億元、5.3億元。
此次重組對于通達創投的投資人來說,絕對劃算。 多年來,通達的主營業務一直沒有起色。 主要來源是貿易收入和物業租金收入。 去年凈利潤為-5987.5萬元。 重組后,公司業績將脫胎換骨。
通達創業的大股東信達投資一直有盤活上市公司資源的想法,但收效甚微。 在8月28日的媒體見面會上,通達創投董事長劉舍梅也承認,公司曾在2014年和2016年進行過兩次重組,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作為負責任的國有企業,信達對此高度重視,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也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能夠促成這筆交易。
此次,通達創投的重組終于再次啟動,借殼方依然是邏輯性很強的高端裝備制造業。
對于信達投資來說,需要尋找合適的重組方,盤活殼資源,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3個行業可上市進入發展快車道; 多年堅持的中小股東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這種情況應該受到各方的歡迎,豹哥在這里先恭喜一下。
這個后門質量怎么樣,通過的幾率大嗎? 讓我們一一分解。
基本面可追溯性
我們先來看看33產業的質地。 方案能否過關,關鍵在于扎實的基礎。
很多人天天坐地鐵,享受盾構機帶來的便利,但真正見過這個大家伙的人卻不多。 這是一種用于隧道開挖施工的專用施工機械。 它集機械、電氣、液壓、激光制導、衛星定位、網絡通信等技術于一體。 , 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三三實業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 公司真正跨入盾構機制造行業,源于2014年收購加拿大卡特彼勒(CTCC)的不動產、機械設備和完全知識產權,繼承了卡特彼勒在盾構機領域的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復雜的地質開挖。 繼承了全球工程機械品牌“LOVAT”。 是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一的卡特彼勒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目前,33工業公司與德國海瑞克公司和美國羅賓斯公司并稱為“世界盾構機領域三巨頭”。 短短5年時間,33經歷了其他盾構機廠家幾十年的經驗,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
從以上信息來看,33產業的質感還算可以。
不愛過去,迎接未來。 如何形容盾構機的市場前景?
33工業董事長劉遠征總結得好:盾構機面臨的是一個大市場,一個競爭少、利潤高、前景可觀的市場。
如國內地鐵市場,“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共核準建設里程10700多公里; 2020年至“十三五”期間公路里程將達到500萬公里,需要開挖各種隧道。 在國外,歐美成熟國家的基礎設施需要更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需要迎頭趕上。 可以說,隧道盾構機是國內外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第一“重磅武器”。
盾牌機的需求量雖然很大,但是技術門檻很高,玩家很少。 全球有11家,完全是賣方市場,成本昂貴。 單臺售價可達1500萬元至5億元。
8月23日,湖北黃金隧道公司在杭州中標兩臺14.16米超大型泥漿盾構機。 這套設備的售價高達數億元。 該設備由三三實業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持和核心系統。 需要提醒的是,盾構機屬于易耗品,設計使用壽命一般在10-15公里之間,重復購買的需求很大。
33工業的另一個重點產品是煤巷掘進機。 同煤集團近日發布消息稱:8月25日,三三實業研制的全斷面煤巷掘進機——“振興一號”安裝調試,該設備專為煤礦井下巷道施工環境和要求而設計。它采用全斷面刀盤將巖石一次性破碎成巷道,徹底改變了傳統人工鉆爆法施工全巖巷道能耗高、施工速度慢的問題,采用全新的施工方法,滿足了煤礦建設安全、環保、快速的要求。
“振興一號”全長65m,開挖直徑5.8m,最大爬坡能力5°,月平均進尺600-800米,最大月進尺1000多米。 按照以前的人工鉆爆法,每個月只能進步30-50米。 這完全是指數級的飛躍,技術進步改變了數百年的工業形態!
熟悉煤炭行業的人都知道,同煤集團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 被公認為行業老大哥,一直是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企業。 此次推出的“振興一號”在業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企業都愿意引進同類設備。 三三實業還計劃下一步逐步向其他煤炭企業推廣,逐步改變開采速度慢、落后、效率低、安全性差的局面。
一般來說,建設地鐵、公路、鐵路、水利、軍工、能源、地下停車場等解決“城市病”,都需要盾構機。 未來30年將是地下空間發展的黃金時期。 此外,像“振興一號”這樣的掘進機不僅可以用于煤田,還可以用于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以及煤炭的縱橫掘進。
值得一提的是,三三實業非常擅長差異化產品的研發,比如大型渾水盾構機、大傾角甚至達到30度傾角的大型大型盾構機、硬巖盾構機,以及即將推出的立式盾構機競爭激烈。 前段時間,33 也向美國出口了一款雙模盾構機。 它將土壓平衡模式與硬巖TBM模式相結合,充分滿足地質條件的需要。 該設備為世界首創。
中國盾構機行業共有6家企業,其中央企3家,國有企業2家,民營企業1家。 33產業具有如此強大的創新能力,不失時機地進行跨國并購,或許與其民營企業的身份有關。
此外,三三實業業績突出,毛利率較高。 因為是民營企業,定價更市場化,銷售方式更靈活,出口更多。 目前,三三工業在國內盾構機市場占有率15%,在國外市場占有率20%。 如果直接拿國有企業的收益率與之比較,難免有失偏頗。 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并不少見,只要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33實業的“狠”,或許與公司的家國情懷有關。 董事長劉遠征在重組說明會上誠懇地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振興,離不開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我們愿意用這一世界領先的技術,工程機械制造大型盾構機,植入上市公司,更好地拓展未來市場,回報國家和社會?!?/p>
33實業企業愿景的前8個字是:“忠于黨,實業報國”。 有如此高認知度的民營企業并不多見,值得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探索績效增長
判斷一個公司基本面好不好的標準很多,但最終還是要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
2016-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33家產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4億元、7.18億元、10.93億元、3.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39億元、1.24億元、1.83億元、0.36億元。 營收和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68.71%和117.82%,增長非常顯著。
補償義務人承諾,33家實業2019年至2021年扣除不存在利潤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8億元、3.9億元、5.3億元。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兩個疑惑:一是工業企業近年來的平均業績增速并不高。 為什么33產業的成長這么好? 二、為什么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這么低? 未來能否兌現業績承諾?
仔細研究該計劃表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首先,盾構機市場很好,產品供不應求,比其他行業活得輕松。 從銷量數據來看,三三工業盾構機銷量從2016年的3臺增長到2018年的23臺,增速非???。
事實上,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振華重工等機械企業也都實現了較高的業績增速。 2018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00%、192%、52%、47%。
2019年2.8億元的業績承諾能否實現? 您可以看到手頭訂單的狀態。
公司在問詢函回復中指出,2019年下半年盾構機整機銷量方面,預計向杭州金投融資租賃等國內客戶銷售13臺; 運輸中有6臺盾構機。 在盾構機核心系統銷售方面,預計2019年下半年可向中建隧道等客戶銷售10套盾構機核心系統。 盾構機租賃業務方面,浙江隧道工程集團等客戶租賃的盾構機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約15公里的掘進距離。此外,2019年下半年共完成掘進距離已售出 20 臺盾構機,意向訂單。
綜合以上數據,預計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700元。 根據初步測算的凈利率,業績完全可以承諾。
更重要的是,公司不愁訂單。 董事長劉遠征在重組說明會上透露,公司在手訂單排到2021年,而且是制造、出貨和在手訂單,足以支撐公司完成三年業績承諾。
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3600萬元,這不難理解,因為是結算周期造成的。 上半年,根據生產調度和運輸情況,部分在產盾構機只能到下半年才能確認。 部分期間費用相對固定,已于上半年確認,導致上半年占比偏低。
很多行業都是下半年甚至年末才算賬,不能根據上半年的業績推算出全年。 這是投資中很常見的事情。
也有人疑惑,大家都在做盾構機,為什么三三實業的業績比同行好呢?
我國盾構機行業共有3家央企、2家國有企業和1家民營企業。 前兩者制造的許多設備都是為集團提供的; 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壁壘較高,主要依靠產品可靠性、技術性能、良好的售后服務來獲取市場份額,毛利率自然不同。 和語言。 更重要的是,33 在出口方面也非常強大,產品已銷往歐美、土耳其、伊朗、俄羅斯等地。
另外,一個企業的韌性與老板的作風有很大關系。 33實業董事長劉遠征是個什么樣的人? 分享中國工商時報講述的故事:
劉遠征的父親是一名技術員。 曾任青年突擊隊隊長,鞍山鋼鐵第一煉鋼廠副廠長。 他一生都在日夜與機械設備為伍。 劉遠征從小就對車間和機床非常熟悉,對裝備制造業有著不可磨滅的感情。
2004年,劉遠征辭去銀行工作,創辦遼寧北方重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作為他圓夢之旅的第一站。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重型裝備制造業無疑是一塊硬骨頭。 公司資金缺口很大,劉遠征四處借錢,親戚朋友同學,能找的人脈都有。 新機器設備價格不菲,他只身前往中俄邊境,從前蘇聯和東歐購買二手設備,返廠維修改造。
知情人回憶:“為了買一個零件三三工業,他騎自行車走了好幾里路,硬要用自行車拉回一個200多公斤的零件,自行車的輪圈都變形了?!?/p>
小結:對于業績承諾,少數公司占有大市場是大前提。 更重要的是,三三實業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擁有國家盾構機/TBM隧道掘進機工程研究中心、技術源自世界工程機械之王卡特彼勒,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生產全系列盾構機和全直徑盾構機的企業之一,被譽為“技術之王” ”同行業。 三三工業的旗艦產品包括大功率大直徑復合盾構機、大型和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構機、大傾角盾構機、硬巖盾構機、雙模盾構機、立式盾構機、煤巷掘進機產品涵蓋范圍廣,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從2014年收購加拿大卡特彼勒算起,短短五年時間,三三工業發展到今天,產品供不應求,廣受好評。 如果時間流逝,它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從上述情況來看,三三實業過去有不錯的成長業績,未來實現業績承諾的概率很高。 投資者可以放心,根據承諾的業績對公司進行估值,判斷是否值得購買。 即使不履行履約承諾,承諾方也有足夠的安全邊際。
信達投資的點睛之筆
說完基本面和財務,再來看其他方面。
由于歷史原因,33產業存在資金被實際控制人關聯方占用的情況。 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生存不易。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上面提到的劉遠征早年借錢的故事,想必大多數創業者都感同身受。
在IPO之前,很多公司都會進行股改和金融監管,往往包括解決資金占用問題。 33實業走的是后門之路,其實也是類似的一步。 無需過度解讀。 關鍵是問題有沒有解決。
事實上,三三實業實際控制人已發布承諾:2019年10月31日之前,將解決三三實業關聯方占用資金問題。
如何解決? 信達投資10億元,是解決問題的畫龍點睛之筆。
2019年8月12日,信達投資與相關方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信達投資擬向三三實業投資不超過8億元,其中:轉讓劉遠征持有的三三實業不超過1.5億元的部分三三實業股權,剩余投資額用于增資三三實業。 同日,信達創新與相關方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以2億元收購劉遠征持有的三三實業部分股權。
根據上述協議,信達投資和信達創新將以不超過3.5億元的價格收購劉遠征持有的三三實業的部分股權。 該筆資金將解決北方重工對三三實業的資金占用問題。
此外,盾構機的研發和制造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 目前,三三實業對資金需求較大。 在自有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僅通過較高的負債來支持高速發展,主要通過短期融資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 需要。
另一方面,同行業企業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多次募集資金,資產負債率自然下降; 不過,33實業至今未融資一次,凈資產與同業相比處于較低水平。 借了一點錢,資產負債率就高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數據有點“失真”。 因為33產業不是不能融資,而是有自己的發展節奏。 融資到位后,資產負債率自然會下降。
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不能強行比較。 當然,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三三實業也立刻找到了降低資產負債率的辦法:通過信達投資和信達創新的投資,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公司的財務狀況將進一步優化。
上述股權轉讓及增資完成后,信達投資和信達創新將分別持有三三實業15.84%和3.96%的股權。
信達如何看待這件事?
通達創業董事長劉舍梅在重組說明會上透露了部分信息:
1)作為財政部控股的企業,信達的使命是服務實體經濟。 通過盡職調查,認為三三實業是一家在高端制造行業極具潛力的企業,能夠填補盾構機行業的短板。
2)33行業處于高杠桿率的快速發展階段。 通過增資,可以降低杠桿率,抓住行業機遇,盡快發揮技術優勢。 技術優勢最終會成為一種產能和產出,為基礎設施建設服務。
結合前面的描述,我總結一下信達投資的目的:
① 信達一直愿意重組通達創業,并進行過多次嘗試;
②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信達認同三三實業作為高端制造業的價值,認同公司及董事長實業報國的情懷和行動,希望推進重組;
③三三實業有遺留問題需要解決,關鍵時刻需要有人幫忙,信達愿意擔當這個角色;
④ 就算不是信達,也會有其他的。 但信達最合適,因為它非常了解重組的兩面,作為央企,它也有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
綜上所述,信達增資的出發點是推進重組,解決遺留問題,支持主業發展。 有人將此解讀為“驚喜投資”,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這是權衡當前各種情況后的明智之舉。 未來的或有利潤無法扭轉增資的目的,更何況重組也不是100%可能的。 成功了,這件事不能只看后視鏡。
重組價值可期
借殼33產業,代表著一批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正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資本市場,謀求更大的發展。 可以感受到這次重組的質量非常高。
事實上,監管部門也在大力鼓勵并購。 去年底,證監會修訂了一系列并購重組政策。 新聞發言人指出,為支持優質企業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證監會將繼續深化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調結構服務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作為資本市場的第一把關人,交易所的做法越來越向注冊制靠攏,“詢價”成為新常態,第一時間提出公眾關心的問題,透明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高。 通達創業此次重組,在交易所二次詢價下愈發明朗,充分展現了方案的合規性和企業的投資價值。
A股也長期在3000點附近徘徊,景氣底部信號明顯。 外資大舉買入,牛市即將出現。 高端制造業今年以來業績明顯好轉,政策持續利好,但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投資價值凸顯。
如果33實業的借殼能夠順利完成,那么公司未來的投資價值非常值得期待,不妨拭目以待。